學名
Ophichthus aphotistos  
發音 
Ophichthus aphotistos暗鰭蛇鰻
by: 蔡正一
命名者 McCosker & Chen, 2000 棲息深度 700 - 800公尺
中文名 暗鰭蛇鰻 有毒魚類 否 
科中文名 蛇鰻科 經濟性 否 
科號科名 F081 Ophichthidae 食用魚類 否  中國大陸名 暗鰭蛇鰻 
最大體長 58 cm  觀賞魚類 否  其他中文名 深海黑體蛇鰻、鰻仔、硬骨篡、篡仔、硬骨仔 
世界分布 臺灣 [臺灣特有種]   台灣分布 西南部 
棲息環境 砂泥底、近海沿岸  模式種產地
臺灣屏東東港 
同種異名  
參考文獻 McCosker & Chen (2000) A new species of deepwater snake-eel, Ophichthus aphotistos, with comments on Neenchelys retropinna (Anguilliformes: Ophichthidae) from Taiwan. Ichthyol. Res. 47(4):353-357.  McCosker, J. E. etc. 2000 
典藏標本 ASIZP0063657 ASIZP0064287 CAS209192Holotype USNM00356862Paratype  
典藏基因,,CO1,100%
英文俗名 Dark deepwater snake-eel 
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     
形態特徵

體長為體鰓孔處體高的34.0-39.0倍,為頭長的12.4-13倍,為頭部和軀幹和長的2.5倍,為背鰭起點前距的7.4倍。軀幹長為頭長的4.0-4.1倍。頭長為眼徑的9.4-10.1倍。上頜長為眼徑的3.0-3.4倍。背鰭前距為頭長的1.7倍。脊椎骨總數為158-162,背鰭起點前平均為17.6,肛門前平均為59。體中等延長,軀幹部略呈橢圓形,尾部較側扁。吻圓。下頜較上頜為短;口裂伸達眼後緣稍後垂直下方。眼中等大。上頜無鬚或皮突。背鰭起點在胸鰭末端後方。背鰭和臀鰭低,但可見。尾端尖禿。胸鰭不延長,後緣較圓。齒細小而尖,為後斜。前頜骨齒7顆,每側各3顆,呈1列排列,另1顆位於兩列後部的中間;上頜齒2列;下颌齒2列,齒稍大;鋤骨齒緊接前頜骨齒,前部為不規則2列,後部合為1列。酒精浸泡標本體色為單一的暗灰色至黑色。下唇邊緣和口角處有細小的黑點呈線狀排列。胸鰭、背鰭和臀鰭的邊緣暗灰色。

棲所生態

為深海性魚類,棲息沙泥底質的海域。 

地理分布

發現於臺灣西南部琉球溝海域。 

漁業利用

罕見物種,無任何漁業利用,僅具有研究價值。  

資料維護: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     網站營運: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